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鼓勵利用住宅為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服務。
嬰幼兒托育服務,一頭連著家庭幸福,一頭連著人口均衡發展。一直以來,“誰來照顧0至3歲幼兒”這道難題,困擾著很多家庭。數據顯示,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有數千萬,其中1/3有較強烈托育服務需求,但實際入托比例僅為5.5%左右。一邊需求旺盛,一邊供給缺乏,嬰幼兒托育服務供需矛盾突出。
相對于機構性托育,家庭托育點開在小區里,有著距離較近、環境溫馨、時間靈活等優勢,讓嬰幼兒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托育服務。對經營者來說,家庭式托育使用的場所是住宅,水、電、氣收費按照民用價格標準執行,運營成本相對較低。積極發展家庭式托育,對緩解當前托育困難、提振生育意愿具有重大意義。
規范發展,方能行穩致遠。家庭式托育屬于新生事物,既需要政策保駕護航,也需要把監管落實落細。目前,關于家庭托育點的制度還不健全,不少家庭式托育經營者表示備案難度很大。去年,山東省煙臺市、浙江省臺州市等地積極探索創新,明確家庭式托育機構備案辦理流程,為家庭托育點發放牌照。一方面,期待更多地方健全家庭式托育機構登記備案等制度,讓積極投身家庭式托育先行者取得合法身份。另一方面,需要制定家庭式托育行業標準,確保托育服務質量,加強全過程全鏈條監管,守住嬰幼兒安全和健康底線。
從業人員專業水平是托育服務質量的重要保證。0至3歲嬰幼兒是“最柔軟的群體”,從業人員不僅給予生活照料、安全看護、合理膳食等,還要熟悉嬰幼兒成長特點和規律,創設適宜環境,提供早期學習機會,促進嬰幼兒身心全面健康成長。目前,我國托育人才供給不足,難以滿足當前行業發展需求。鼓勵高等院校增設嬰幼兒托育等相關專業,向社會輸送業務技能精、服務意識強的托育人才。人社等部門應積極開展針對家庭托育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等級認證,不斷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
家庭式托育服務深度嵌入社區,在解決居民托育需求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外部影響。比如,孩子的哭鬧、嬉戲等勢必影響左鄰右舍,容易產生鄰里糾紛。居委會、物業、業委會可通過居民議事會等形式,就家庭式托育服務進駐和管理進行民主協商,兼顧好其他居民利益訴求,為辦好家庭托育點構建和諧外部環境。經營者也應主動咨詢鄰里意見和建議,合理安排活動時間,確保便民利民不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