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
兵團各師市以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兵團各師市以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近年來,兵團各師市把基層黨的建設作為貫穿基層治理的一條紅線,各基層黨組織通過構建黨建引領、數字賦能、區域統籌、共建共享的工作新格局,實現網格功能更加多元、管理更加精細、服務更加精準,不斷促進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讓基層治理既有智慧,又有溫度。
智慧黨建促基層治理精細化
今年3月初,來自七師胡楊河市天北新區綠瑩里社區綠瑩里小區的居民劉素云老人出門散步,回來后發現自己的手機、鑰匙都沒有帶,便來到綠瑩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向社區工作人員求助。
由于老人獨居年邁,也不記得子女電話,社區工作人員便在“胡楊河市網格化精準服務管理智慧平臺”后臺,通過劉素云老人的姓名,查詢到其子女聯系方式,并迅速與其子女取得聯系,老人最終安全順利地返回家中。
“自從有了‘胡楊河市網格化精準服務管理智慧平臺’,社區工作便正式開啟了無紙化、數字化辦公新模式,也為我們的居民提供了更加精細化的服務與管理?!本G瑩里社區書記秦芳說。
基層社區是各項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落實”二字就顯得尤為重要,好政策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實,但在以往,社區任務繁重,多頭管理、重復工作等情況耗費了社區干部大量精力,使得社區對轄區居民無法實現精準服務。
2022年,七師胡楊河市為助力社區基層減負、提升居民幸福感,上線“胡楊河市網格化精準服務管理智慧平臺”。平臺建設依據“1+1+N”建設原則,分為“一朵云”——后臺數據庫搭建云大數據機房,機房環境通過三級等保認證,保障了數據的安全;“一個數據中臺”——該平臺將人、地、房、事、物、組織等基礎數據深度整合,建成基礎數據中心庫實現資源共享;“N項模塊應用”——平臺現已建設完成社會事務、經濟發展、安全生產等多個模塊,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服務好。
2022年6月,綠瑩里社區正式接入“胡楊河市網格化精準服務管理智慧社區平臺”,打造出了黨的建設、居民服務、社會管理“三網合一”的智慧社區管理服務系統。
秦芳表示,社區通過該智慧平臺,將人、地、房、事、物、組織等基礎數據深度整合,截至目前,已錄入實有人口5652戶、7993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件共63件。
“錦繡快車”新模式快速響應解民憂
3月21日一大早,在三師圖木舒克市錦繡街道團結社區幸福小區,網格員馬珂藝開始了每日例行的巡邏工作,在小區21號樓后方,馬珂藝發現有一堆建筑廢材未被及時清理,她用手機進行拍照后,打開“疆域便民”微信小程序,上傳至“日常上報”欄目。
下午,團結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田雷雷打開“智慧社區服務平臺”后臺,看到網格員上傳的訴求后,立即與社區物業方聯系。當馬珂藝在下午下班前再一次打開小程序時,處置結果已經反饋,小區居民樓后方建筑廢材被全部清理,地面恢復了整潔。
錦繡街道黨工委書記曹鑫表示,街道通過搭建黨建引領智慧調度平臺,以大型顯示屏形式實時記錄網格走訪數據,便于及時了解轄區微網格的具體情況。同時,還會通過線上“12345”平臺、小區居民群、居民訴求小程序等渠道及時收集居民訴求,信息整合職能部門開展信息研判進行聯動處置,按照“誰受理,誰處置”的原則,將落實結果及時反饋給居民,后期調度中心對居民進行回訪,查看處置成效,形成閉環。
曹鑫說:“這種問題發現‘早’、聯動處置‘快’、責任擔當‘實’、梳理存量‘清’的工作方式,便是錦繡街道打造的‘錦繡快車’工作新模式?!?/p>
據了解,錦繡街道位于圖木舒克市主城區,下轄13個社區53個小區,3300多個企事業單位和商鋪,常住人口45283人。由于人口基數較大、人員構成復雜、市場主體較多,轄區群眾訴求多元復雜。自2019年以來,錦繡街道便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在轉型進程中,錦繡街道以黨建為引領,注重實用惠民,聚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通過打造源頭治理、多元共治、齊抓共管的“錦繡快車”工作新模式,著力構建基層治理“一張圖”,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基層黨建、社區治理的深度融合。
曹鑫表示,通過“錦繡快車”工作新模式,街道做到了訴求及時發現、及時受理、快速移交、果斷處理,確保訴求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據悉,自從“錦繡快車”工作新模式開展以來,居民通過“疆域便民”小程序、微信群、“12345”平臺等反映問題和訴求10677件,街道成功解決問題和訴求10677件,完成率100%,群眾滿意率100%。
從“治理”到“智理”的紅星樣本
“我患有基礎性疾病,如今,在家遇到什么危險,按一下這個‘智能小喇叭’,就能第一時間通知社區,我的生命安全又多了一份保障?!?月22日,十三師紅星一場紅星社區居民方元林高興地說。
方元林口中的“智能小喇叭”是紅星社區打造智慧社區過程中最受居民歡迎的一項服務,小喇叭是集收音機、電話為一體的終端,安裝在獨居老人家中,老人通過按下小喇叭民生直通車按鍵,可以讓社區工作人員及時為自己提供相應的服務和幫助。
對于紅星社區另一位居民文輝燕來說,張貼在每棟樓側面的“居民訴求碼”是她在智慧社區中最喜歡的一項服務。文輝燕是左鄰右舍眼中的“熱心腸”,平時看到樓道燈不亮、社區健身器材有損壞,都會第一時間出面聯系相關單位幫大家解決。
“有了這個訴求碼,不用整天往社區跑,也不怕遇事找不到對應部門,掃二維碼報上去,就有人來處理,特別方便?!蔽妮x燕說。
如今,走在紅星社區,你會發現“智慧”已經遍及社區的每個角落。記者了解到,為促進基層黨建工作精細化,近年來,紅星社區積極適應信息化時代要求,于2021年,正式進行智慧社區、物聯網建設。
社區通過安裝智能廣播、獨居老人一鍵求助系統、居民訴求征集系統、智能井蓋、智能垃圾桶等各類智能服務設備,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各類數據集成到智慧社區終端進行統計分析,通過社區顯示大屏集中管理,構建清晰完善的社區智慧化應用體系,促進居民辦事便捷化、民生供需智能化。
紅星社區黨支部書記、網格指導員鮑震寅告訴記者:“智慧社區建設,能進一步提升社區便民服務能力,讓社區居民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到各種便捷服務,也能助推基層治理邁上新臺階?!?/p>
責任編輯:曹玲玲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