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fjszp"><u id="fjszp"></u></span><s id="fjszp"></s>
    <dfn id="fjszp"><noscript id="fjszp"></noscript></dfn>
    <span id="fjszp"><u id="fjszp"></u></span><dfn id="fjszp"><noscript id="fjszp"><i id="fjszp"></i></noscript></dfn><u id="fjszp"><meter id="fjszp"><wbr id="fjszp"></wbr></meter></u>

      1. <s id="fjszp"></s>
      <span id="fjszp"></span>
        <s id="fjszp"></s>

      <dfn id="fjszp"><noscript id="fjszp"></noscript></dfn>

      文化旅游

      一組銀質印信背后的“回家路”

      來源:天山網 日期:2023-03-31
       

        在庫爾勒市郊的龍山頂上,一座敦實威嚴的塔吸引來往之人的目光。這是東歸英雄紀念塔,為紀念清代土爾扈特部東歸回到祖國而修建。出發時17萬人的隊伍在回到祖國時僅剩7萬余人,土爾扈特部拋卻磨難和苦楚,在新的家園里重啟平靜安樂的生活。

        在新疆博物館的“新疆歷史文物展”清時期展陳臺上,有一組銀質印信,這是清政府頒授給土爾扈特部各部首領的官印,它是土爾扈特諸部東歸與安置過程的實物記錄。這個展陳部分,在策展時將安置作為重點。

        土爾扈特部曾生活在現今新疆塔城地區一帶,17世紀30年代遷往伏爾加河流域生活。公元1771年,因為不堪沙俄連年的壓迫欺辱,土爾扈特部決定在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東歸回到祖國。在半年多的東歸路上,他們遭遇沙俄軍隊追擊、瘟疫疾病、惡劣氣候、缺衣少食等困難,導致隊伍大量減員,但東歸的腳步始終不曾停止。

        在和靜縣博物館里,記者曾經見過畫家林岱創作的長卷《東歸英雄圖》,畫中生動呈現了這條充滿血淚磨難卻又向著希望和新生的路。畫中的渥巴錫騎著戰馬遙望東方,身邊的將士眼神堅定,成千上萬的老弱婦孺乘著牛車、騎著馬和駱駝,趕著牲畜,一隊隊迤邐前行,一邊有倒下的戰士,另一邊有出生的孩子……無需過多的文字講述,人們便如親歷一般感知到這條東歸路為什么可以被稱為“壯舉”。

        在新疆博物館的“土爾扈特諸部的東歸與安置”展陳中,對土爾扈特部到達伊犁時的狀況是這樣描述的:人口已折耗過半、陷入絕境。所以東歸之后,人員安置和豐衣足食才是清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考驗邊疆治理能力及民族宗教事務管理能力的重要時刻。

        清政府本著“口給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居,使就米谷而資耕牧”的原則,舉全國之力,從各地調撥物資賑濟,發動軍民捐助。據史料記載,清政府從陜西、甘肅等地調撥大量銀錢、牲畜、米麥、皮草、棉料、氈房等用于為土爾扈特部重建家園,又將諸部分批安置在現今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焉耆回族自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區烏蘇市、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等水草豐茂的宜居之地生活……在河北的承德避暑山莊普陀宗乘之廟里,至今還立著清乾隆帝題寫《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碑文的石碑。(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

      責任編輯:周沄璐

      99热精品在线,99热精品在线观看,99热精品只有这里有,99热热这里只有精品,99热婷婷国产精品综合,99精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9精品全国免费久久,99精品视频看国产啪视频,99精品视频全部免费,99精品视频网站,一级大黄片免费看,欧美性色生活片一级,女人的奶头视频不遮挡,一级国产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红樱桃,国产交换仑片在线观看免费,国产交换配乱婬播放免费,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老人,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偷试看,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