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
攜手跑起來 一起向未來 江蘇省對口支援四師可克達拉市工作綜述
可克達拉大橋
從長江南岸的古城鎮江,到草木繁茂、牛羊遍野的四師可克達拉市,中央對口援疆戰略像一條紐帶,把江蘇省鎮江市與四師可克達拉市緊緊聯系在一起。江蘇鎮江援疆人像一股暖流,源源不斷注入伊犁河谷,可克達拉變了模樣,昔日的塞外邊城成了人人向往的北疆“明珠”。
在高山草原、邊境一線,他們守邊固邊;在招商一線、建設工地,他們揮斥方遒;在三尺講臺、無影燈下他們默默奉獻。三年多來,江蘇省鎮江市派出計劃內援疆干部人才 47名 (含中期輪換 9人) 和 140名計劃外援疆干部人才。他們胸懷“國之大者”,帶著組織的厚望,帶著家鄉人民的囑托和四師可克達拉市職工群眾的期盼,在江蘇省援伊前指和援受兩地黨委政府堅強領導下,真抓實干、多點突破,實現了對口援疆綜合效益的全面提升。三年來,江蘇省鎮江市援疆工作組累計實施援建項目 122個,投入資金 8.73億元。選派干部人才數、實施援建項目數、投入援疆資金量均位居江蘇省援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工作組最前列。
“鎮江援疆工作組認真落實江蘇省委、省政府領導對援疆工作的指示精神,克服諸多不利影響,立足受援地實際,在項目建設、產業招引、教育醫療援助、校地合作、文化潤疆等方面持續發力,為四師可克達拉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彼膸熆煽诉_拉市黨委副書記、四師副師長,江蘇省對口支援伊犁州前指副總指揮顧愛平這樣評價道。
愛崗敬業盡全力,心底無私獻邊疆,在援疆干部人才的盡責工作下,江蘇省鎮江市援疆工作組先后獲評“江蘇省脫貧攻堅暨對口幫扶支援合作先進集體”“兵團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兵團對口援疆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向江蘇省鎮江市援疆工作組發來感謝信;四師可克達拉市黨委、師市兩次向鎮江市委、市政府發出感謝信。援疆工作多次被江蘇衛視、兵團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工作成效得到師市黨委、師市和廣大職工群眾充分肯定。
密集互訪,推動兩地交流交融
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必須長期堅持。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強調,開展對口支援工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要切實增強政治、思想和行動自覺,以更高站位扛起使命擔當;千方百計推動產業發展、用心用情改善群眾生活、多措并舉加強交流合作,以務實舉措作出更大貢獻。
江蘇省鎮江市援疆工作組積極推動援受兩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交流互訪。2020年 10月,鎮江市委副書記、市長徐曙海率隊,赴師市考察交流。同年 11月,時任四師可克達拉市黨委書記、四師政委謝強率隊回訪鎮江。其間,召開江蘇省鎮江市—四師對口支援座談會,雙方達成廣泛共識,共同相約在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上跑出自己的“加速度”。三年多來,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仍有 85批、660余人次開展雙向交流活動,江蘇省鎮江市捐贈幫扶資金和物資近980萬元,并提供大量技術支持和線上服務。
同時,江蘇省鎮江市援疆工作組加大文化潤疆、旅游援疆力度,以文化人,推動兩地交流交融。圍繞師市軍墾文化名城建設,重點打造軍墾博物館、鎮江援疆工作展廳。以江蘇鎮江援疆干部丁憬、王華為原型,傾情創作 《在綠色原野上》舞臺劇,在烏魯木齊、四師可克達拉市等地上演。協助拍攝 《心有疆·愛無疆》《援疆人的一天》 等專題片,在四師可克達拉市電視臺、網絡等平臺一經播出就激起廣大群眾熱議與贊揚。為做響“鎮江萬人游四師”品牌,工作組籌措600萬元獎補資金,吸引鎮江及周邊地區游客到四師可克達拉市游玩,感受大美兵團、魅力可克達拉。與鎮江文廣集團合作,開展大型融媒體新聞采訪行動。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行動,開展晨讀國學經典,軟筆、硬筆書法學習、課本舞臺劇等活動,為每個學生打好中華文化底色。
“三融三爭”,打造援疆過硬鐵軍
“進疆伊始,我們始終在思考和踐行來疆為什么、在疆干什么、離疆留什么,如何不辱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和職責。工作組黨委經過研究,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在全體援疆干部人才中開展了‘三融三爭’主題活動?!苯K省鎮江市援疆工作組黨委書記、組長張映橋介紹。
四師七〇團職工在收割薰衣草
為更好傳承丁憬、王華等援疆楷模精神,加快援疆干部人才轉換角色、進入狀態,持續打造鎮江援疆鐵軍,工作組黨委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了“三融三爭”主題活動,著力推動全體援疆干部人才融入四師可克達拉市,爭做服務發展先行軍;融入崗位,爭做作風效能實干家;融入鄉情,爭做民族團結守護人?!叭谌隣帯敝黝}活動按照“一年試行、兩年提升、三年深化”步驟實施,采取了學習先進、集體研讀、一線調研、季度座談、崗位練兵等多種形式。3名援疆干部人才因表現優秀被借用至師市黨辦、商務局等部門工作,10人被抽調至師市5個專項招商組。工作組獲得7次表彰,獲得師市級以上表彰13人次,江蘇鎮江援疆干部人才的務實作風、良好形象得到四師可克達拉市各界的廣泛稱贊與好評。
產業援疆,壯大師市發展主引擎
工作組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對口支援的重中之重。近一半的黨委委員在四師可克達拉市兩個國家級、兵團級開發區主抓或參與經濟工作。工作組健全產業合作引導資金管理辦法,安排1900萬元資金支持開發區建設。投入6000萬元建設鎮江援疆產業園、鎮江就業創業孵化基地等,增強產業項目承載力。累計開展各類招商推介活動60余次,洽談客商110余批次,協助受援地引進項目20個,計劃總投資113.2億元,帶動就近就業1000余人。兩個開發區已成為兵團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引領師市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支撐區域特色發展的產業群、集聚人口和促進增收的新載體。
工作組將國家級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作為主戰場,堅持以“突出改革活區,把骨干力量、專項資金、招商資源和先進模式向園區集聚”為引領,推動兵團分區高質量發展,成為引領師市經濟增長的主引擎。2021年,兵團分區完成產值24.3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1.38億元、增加值5.2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45.71%、57.5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71億元、稅收總額6.25億元,分別占師市30.1%和35.7%。
久久為功,項目建設蹄疾步穩
三年多來,工作組始終把援建項目作為對口支援重要載體,結合師市發展所需、職工群眾所求、援疆工作所能,編制并實施對口支援“十四五”規劃??朔挡ㄒ咔榈膰乐赜绊?,一批重大項目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發揮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投入援疆資金9000萬元、建成面積約1.5萬平方米的軍墾博物館,集中收藏、保護、展示紅色軍墾文化和現代化建設成就,成為兵團一流的軍墾文化紅色旅游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成總投資8500萬元的可克達拉市鎮江小學,可容納 1700余名師生,極大方便了團場學生在家門口就讀。投入6800萬元建設和提升基層連隊黨建陣地,有效打通了服務團場職工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援疆項目的重點是服務民生、服務基層,著力改善基層團場職工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讓他們享受到對口援疆成果。工作組始終堅持“兩個80%”原則,確保80%以上的援疆資金投入民生領域、基層單位,援建項目覆蓋了四師可克達拉市全部團場、近80%的基層連隊??偼顿Y5880萬元的基層團場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共改造屋面4.96萬平方米、建筑8.2萬平方米、道路1.2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4.2萬平方米,職工群眾生活環境明顯改善。資助75名四師可克達拉市貧困大學生,使其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大力推進消費援疆,出臺“潤疆情”消費助農扶持辦法,在江蘇鎮江建成6家四師可克達拉市農產品展銷店,400余種特色農牧產品亮相,實現銷售1200余萬元,四師可克達拉市農牧產品被納入鎮江市消費協作進機關活動采購范圍。
組團支教,鑄就河谷教育高地
推動一個地區的發展,培養人才是關鍵。工作組從鎮江精心挑選優秀教師,來四師可克達拉市傳道授業解惑,打造了鎮江“組團式”教育援疆的重要品牌。他們從一塊磚瓦、一棟樓到三所學校,從一堂課、一次比賽到團場招生、組織高考,送走一批批優秀學生,帶出一批批教師骨干,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工作組協調師市,完善學校援疆人才引進管理辦法,健全教育援疆“1+1”政策保障體系,給予援疆教師加倍的呵護關心,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擇優選派兩批 81 人次援疆教師,實現了對口支援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職業技術教育的全覆蓋,實現“組團式”支援可克達拉市鎮江高級中學和金山實驗學校。著眼加強兩地教育系統交流,分批選派了 30名師市年輕教師赴鎮江市跟班學習。連續舉辦三屆“疆內外教學周”活動,近百名江蘇省鎮江市優秀教師來四師可克達拉市交流研討。多年教育馳援結出累累碩果,可克達拉市鎮江高級中學2021年首屆高考產生伊犁州文科第一名,本科上線率達83%;2022年高考再奪伊犁州理科第一名,實現清華北大“零”的突破,本科上線率近96%,連創歷史新高。金山實驗學校中考成績在兵團300所學校中直線攀升至第6名,穩居最前列,普通高中錄取率超95.8%?!拔覀円环矫娉掷m加大對四師可克達拉市教育事業的對口支援力度,另一方面著力打造出一支‘帶不走’的本地教師骨干隊伍?!苯鹕綄嶒瀸W校黨總支書記、校長、援疆教師常建軍說道。
鎮江援疆教師獲得江蘇省先進工作者、兵團優秀援疆干部人才等榮譽稱號??煽诉_拉市鎮江高級中學和金山實驗學校一躍成為伊犁河谷一流名校,教育援疆成為鎮江援疆工作的一張名牌。尤其是可克達拉市鎮江高級中學,從建校之初就是鎮江教育援疆工作重點,采取了“交鑰匙工程+組團式支援”模式,志在打造伊犁地區“雙一流”高中。學校全部為援疆資金建設,是鎮江援建史上最大的單體援疆項目,總投資金額達2.76億元,建筑面積8萬余平方米。學校于2018年下半年開始首批招生,9月正式開學。有3個年級48個班級,全校師生近2800人,已經成為四師可克達拉市規模最大的高中。在打造一流硬件條件的同時,同步提升教學水平。鎮江市結合學校整體建設和長遠發展,連續分三批選派 80名教學骨干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其中,特級教師 3 人、正高職稱教師 9 人,副高職稱以上教師占比達 83%。教學管理團隊采取“名校長+優秀中層+骨干教師”模式,整建制充實到學校教師團隊中,涵蓋11個學科。學校校長均從江蘇省丹陽高級中學、鎮江市教育局教研室等名?;蜿P鍵崗位選派,現有4名校領導中3名為援疆教師。同時,鎮江教師和受援地教師還采取“師帶徒”等形式,點對點、面對面幫帶年輕教師成長。一大批本地年輕教師快速成長起來,在兵團、師市組織的各類競賽中獲獎200余人次,其中兵團一等獎10余人次。
柔性引才,提升醫療服務質效
為幫助四師可克達拉市提升醫院診療服務質量,讓更多的職工群眾不出師市,甚至不出團場,就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工作組積極調研,科學評估四師可克達拉市醫療衛生資源狀況,大力推進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
三年共投入6160萬元支持四師總醫院、可克達拉市人民醫院、疾控中心等建設。為加強兩地醫療人才交流合作,積極協調鎮江市在計劃內選派援疆醫生之外,每年再選派 10名左右柔性援疆干部人才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共選派42名同志進疆馳援,其中70%以上為高級職稱專家,幫帶培訓本地醫療人才3000余人次,引進新技術26項,填補師市空白7項,開展手術2500余臺,參與危急重癥搶救等1700余次。援建的四師總醫院骨科、重癥醫學科、婦科、產科已成為伊犁州知名科室。同時還開展 15場“援疆醫療專家就在你身邊”義診活動,服務邊遠團場群眾2000余人次。
“如今一些病癥比較重的患者不用再去大城市治療,可以直接到四師總醫院來就診,在家門口就能接受更專業的治療?!彼膸熆傖t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援疆醫療領隊張文昭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援疆三年也是抗擊疫情最為艱難的三年,工作組不僅要做好本職工作,還在疫情最吃緊的關鍵時刻,伸出他們的援助之手。進疆伊始,工作組得知四師疫情防控物資緊缺的實際情況,第一時間募集口罩、手套、護目鏡等價值66萬元的防疫物資。2022年,在師市疫情防控最艱難的時刻,工作組捐贈了價值180萬元的依維柯負壓救護車6輛,并緊急建設了中心團場核酸檢測場所,配備了專業化儀器和援疆醫療人員,有效地緩解了防疫硬件裝備和人員緊缺的局面。
校地合作,智力援疆開新局
四師可克達拉市教育質量的提升,吸引了伊犁州不少家長關注,也推動了可克達拉城市的發展,為了把孩子送到可克達拉上學,不少地方群眾到可克達拉買房。但工作組的注意力遠不在此,他們一直在思索,如何把鎮江后方的優勢發揮得最大,幫助四師可克達拉市全面提升干部人才隊伍的能力素質,助推經濟社會的發展。
工作組主動與鎮江及周邊的高校對接,搭建校地合作橋梁,7所江蘇高校先后對師市開展智力援助。江蘇科技大學與四師可克達拉市黨委組織部共建絲路人才培訓學院,并與可克達拉市職業技術學校合作,成功獲批1個兵團級函授點。四師總醫院與江蘇大學建立非直屬附屬醫院和臨床醫學院關系,成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分基地。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創錦牧業公司開展產學研合作,并成立食品聯合研發 (檢測) 中心。創錦牧業專門成立鹵制品公司,2022年 4月投產,截至當年 11月,已銷售產品 1100萬元,解決就業 42人。江南大學紡織工程研究所、生命科學與健康工程學院和江蘇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為四師可克達拉市編制產業招商地圖。配合可克達拉市黨委組織部,組織疆外培訓班次48次、本地培訓59次,培訓近1.6萬人次。
過去的三年,江蘇鎮江援疆干部人才積極融入四師可克達拉市,時刻感受到這里既有“家”的溫暖,更有“國”的情懷,正如兵團人傳唱的“種地就是站崗,放牧就是巡邏”,更深刻地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不斷增強兵團的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更好發揮特殊作用”的戰略布局。江蘇鎮江援疆干部人才貼近群眾,聆聽他們對以丁憬、王華為代表的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的深情回憶,對教育援疆、醫療援疆的熱切期盼,更加深刻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大對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對口援疆工作機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的重要指示。
金山天山遙相望,江蘇鎮江四師一家親。站在新時代新起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江蘇省委省政府、鎮江市委市政府正確指引下,一批批矢志不渝的江蘇鎮江援疆干部人才深入踐行對口援疆國家戰略,必定能在天山腳下、伊犁河谷,攜手四師可克達拉市,跑出新氣勢,一起向未來,在新的征程上為援疆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ńK省鎮江市對口支援兵團第四師前方工作組供稿)
責任編輯:劉芳 李媛媛